常青
教授
博士
校研究中心主任
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中心主任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特邀理事
《建筑学报》、《建筑师》、《时代建筑》等学刊编委
1982/08-1984/06陕西省纺织设计院(今陕西省现代设计院) 助理建筑师
1991/04-1993/1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副教授
1994/01-2003/09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
2003/09-2014/06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系系主任
2014/06-至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主创20多项建成遗产保护及历史环境再生工程设计项目,包括上海“外滩源”立项规划与概念设计、外滩轮船招商总局大楼修复工程设计、杭州长河来氏聚落再生规划设计、日喀则宗山宫堡复原工程设计、海口骑楼老街再生工程设计、汨罗屈原博物馆工程一期工程-屈子书院设计、二期工程-楚辞文化交流中心设计等,在国内外均有影响。
常青,略论传统聚落的风土保护与再生,建筑师2005年第3期
常青,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建筑师,2008年第6期
常青,旧改中的上海建筑及其都市历史语境,建筑学报,2009年第10期
常青,桑珠孜宗堡历史变迁及复建工程辑要,建筑学报,2011年第5期
常青,存旧续新:以创意助推历史环境复兴——海口南洋风骑楼老街区整饬与再生设计思考,建筑遗产, 2018年第1期
常青,过去的未来:关于建成遗产问题的批判性认知与实践,建筑学报, 2018年第4期
常青,传统聚落古今观——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九十周年,建筑学报,2019年第12期
常青,传统与创造-反思历史建成环境再生的理念与途径,时代建筑,2022年第3期
常青,西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常青,中华文化通志·科技典·建筑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常青,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历史意识与设计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常青,摩登上海的象征——沙逊大厦建筑实录与研究,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年
常青,西藏山巅宫堡的变迁——桑珠孜宗宫的复生及宗山博物馆设计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风土建筑遗产整体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03年至2005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风土聚落保护与再生的适应性模式研究,2007年至2009年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与综合改造技术研究,2007年至2011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地域传统建筑典型风土特征图谱及其应用研究,2012年至2015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城乡风土建筑谱系保护与再生中的基质传承方法研究,2017年至202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地域营造谱系的传承方式及其在当代风土建筑进化中的再生途径,2018年-2022年
2005年获瑞士首届赫尔希姆(Holcim)可持续建筑国际大奖赛亚太地区唯一金奖
2007年获上海市高校第三届教学名师奖(个人奖)
2009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理论与历史(个人奖)
201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提名奖(排名第一)
2011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1年获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5年获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排名第一)
2017年获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
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8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个人奖)
2020年获国家教学名师(个人奖)
2020年获河南省优秀勘察设计奖一等奖-河南建设大厦(排名第一)
2021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21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版权所有©2018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