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宇
教授
博士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责任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住房与城乡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员
1996年赴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参加“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研修;
2000年受邀赴法国参加“50名建筑师在法国”总统项目,在法国南特建筑学院、AIA建筑师事务所和夏邦杰建筑师事务所研修 “城市更新框架下的创作”;
2010年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设计团队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庄宇,要素和关系 当代城市设计实践中的议题和思考,时代建筑,2021年6期;
2.庄宇、卢济威、陈杰,当代城市设计实践中的“形态结构”探讨,建筑学报,2021年1期;
3.庄宇、王馨竹、崔敏榆,城市设计:“站城关系”的线索和思考,中国“站城融合发展”论坛报告;
4.庄宇、吴景炜,TOD效应的实现—我国城市轨道车站地区的发展现状和价值提升,建筑技艺,2020年9期;
5.庄宇、周玲娟,由下至上的结构性: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形随流动”,时代建筑,2019年9期;
6.庄宇、周玲娟,上海中心城街区形态及其密度指标的量化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19年8期;
7.卢济威、庄宇等,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8.庄宇、吴景炜,高密度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步行系统更新研究,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年4期;
9.叶宇、庄宇,等,国际城市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浅析_基于多所知名高校城市设计专业教育的比较,国际城市规划,2017年1期;
10.叶宇、庄宇,城市形态学量化分析方法的涌现,国际城市规划,2016年8期;
11.庄宇、卢济威,城市设计:两种实践范式的讨论,城市设计,2016年6期;
12.庄宇,地标与感知:城市空间秩序的建立,城市建筑,2016年9期;
13.庄宇、杨春侠、殷悦, 轨上新生:“上海火车站---老北站”地区的城市设计,华建筑,2016年7月;
14.庄宇、张灵珠,上海地铁站及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城市建筑,2015年5月;
15.庄宇、张灵珠、戴晓玲,多层面商业空间整合度与人流量关联性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12年11月;
16.庄宇, 城市设计实践中的市场策略,建筑学报,2008年1月;
17.庄宇, 试析城市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1月;
18.庄宇, 作为一种管理策略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4月
1.庄宇、戚广平、王馨竹,站城融合之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2.庄宇课题组,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设计与绿色性能,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
3.庄宇、陈泳、杨春侠,城市设计实践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4.庄宇、宋晓宇,站城协同:轨道车站地区空间使用的分布与绩效,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
5.庄宇、袁铭,站城协同:空间使用的分布与绩效,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6.庄宇、张灵珠,站城协同:交通可达与空间使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7.卢济威、庄宇等,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8.Roberto、Yu Zhuang,Urban Design:Italian / Chinese Curriculum, Maggioli Editore, ITALY,2013;
9.庄宇,城市设计的运作,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轨道交通站点区域人车路径与空间使用的协同效应——以上海为例,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站城协同的高密城市铁路车站地区空间构型和绩效评估方法,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主持);
3.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中国站城融合“规划与设计”战略研究,2020.1-2021.8(课题骨干);
4.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南方地区城镇居住建筑绿色设计新方法与技术协同优化, 2016.1-2019.12(课题骨干)
2019年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三等奖;
2019年获福建省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
2019年获上海建筑学会第八届建筑创作奖提名奖;
2019获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三等奖;
2017年获上海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2017年获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商业建筑项目提名奖;
2013年获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二等奖;
2013年获福建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13年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2011年获福建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10年获上海市优秀住宅工程一等奖;
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规划一等奖
版权所有©2018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