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春
教授
博士
教授《建筑遗产》学刊副主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艺术委员会理事
上海市建筑学会乡村建设专业委员会会员
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会员
2004至今,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任教,专业方向为建筑历史与理论
2010.1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
2022年至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2004-2010年 《时代建筑》责任编辑
2010-2018年 《时代建筑》编辑室主任
2018至今任,《建筑遗产》学刊副主编
2011.4-2012.4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城市规划与保护学院访问学者
2001.9-2002.1 就读博士期间,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建筑与科技部担任研究助理,从事中国现代建筑的课题研究
于云龙,张晓春. 遗产的现代性:黑金城、格兰德酒店与巴西建成遗产概念的生成. 《建筑遗产》,2022(1)
于云龙,张晓春. 塑造“城市的纪念碑性”:圣保罗州立艺术博物馆保护更新设计中的空间转化. 建筑师,2021(4)
张晓春、于洋:一种都市警政空间的形成近代上海巡捕房建筑形制演变浅析,时代建筑,2019年4期
张晓春:市政、娱乐与文化上海人民广场地区城市空间变迁研究,时代建筑,2016年6期;
张晓春、闻增鑫:设施、隙地与市政:近代城市进程中的上海北站,建筑学报,2021年2期;
张晓春、李翔宁:我们的乡村关于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思考,时代建筑,2018年5期
张晓春、宫文婧:火政空间的演变:近代上海租界救火站的选址与建筑形制研究,时代建筑,2021年6期;
张晓春、黄钰婷:空间•身体·技术——上海虹桥疗养院作为“医疗设备”的空间策略,建筑学报,2021年12期;
张晓春:关于历史的主题公园,都市历史空间的文脉窘境:以上海城隍庙、豫园地段为例,时代建筑,2007年1期;
Zhang Xiaochun:Tejido de Zigzags: Kengo Kuma, Folk Art Museum in Hangzhou,Arquitectura Viva,181.1-2/2016
张晓春:一种适应性的现代主义:从5个案例解读澳大利亚昆士兰当代建筑,时代建筑,2010年4期;
Zhang Xiaochun,Beautiful Villages: R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Images Publishing Group Pty Ltd,2018;
张晓春,文化适应与中心转移——近现代上海空间变迁的都市人类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近代上海市政公共建筑的型制、谱系及保护更新策略研究,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都市人类学视野下近代公共娱乐建筑的源流型制及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 以上海为例,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主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建筑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49-2019),子课题主持,2020年10月至2024年12月。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基于都市人类学视角和历史图像信息分析的近代上海城市空间与文化身份变迁研究,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建筑博物馆创制、博览模式及信息保存与再现技术研究”,2011-2013,参与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风土聚落保护与再生的适应性模式研究”,2007-2009,参与人。
张晓春(1/5)2013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开辟中国传统建筑认知教育新途径:“建筑人类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排名第1)
张晓春(2/5)2014年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建筑人类学,(排名第2)
张晓春(2/6) 2015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名称:构建国际话语体系为导向的当代中国建筑与城市研究国际课程实践(人数6人,排名2),2015年
张晓春(1/1) 论文《关于历史的主题公园,都市历史空间的文脉窘境:以上海城隍庙、豫园地段为例》获得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9年
张晓春(4/7) 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城市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技术,2008年
版权所有©2018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