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
教授
博士
同济大学城乡韧性与交通及基础设施团队主讲教授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城乡治理分实验中心研究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委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委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规划学刊“城市开发与土地经济”专栏编辑
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7-2003年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师。
2003-2017年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2017年至今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
1.刘冰,史帅,朱俊宇.基于PM2.5呼吸暴露的骑行网络优化设计研究.风景园林,2022,29(7).
2.刘冰,徐逸菁,王舸洋,谢俊民.基于人行道PM2.5暴露分析的街道环境优化研究,2021年中国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21.
3.刘冰,朱俊宇,张涵双,赵晶心. 基于共享单车时空间活动的居住生活圈分异特征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城市建筑, 2020,17(372).
4.张涵双,马东波,刘冰,金涛,张恺天.一种基于栅格和大数据的区域交通可达性评价方法.交通与运输,2020,36(211).
5.刘冰,许劼, 张伊娜. 基于城际铁路的城市群空间网络重构_以沪宁_沪杭走廊为例.城市规划学刊, 2020(02).
6.潘海啸,刘冰(通讯作者).关于“小街区”规划设计的几点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19(7).
7.刘冰,张涵双,曹娟娟,徐雷,陈晓荣,王志玮.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交通战略评估体系建构——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规划学刊, 2019(01).
8.刘冰,曹娟娟,张涵双,朱俊宇,徐逸菁.杭州市自行车租还潮汐与街区用地模式关系研究.规划师, 2019,35(08).
9.许劼,刘冰.城际铁路的定义和区域空间网络影响类型初探,城市交通,2018(1).
10.刘冰,张涵双,曹娟娟,许劼,徐雷. 基于公交可达性绩效的武汉市空间战略实施评估.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1).
11.刘冰,曹娟娟,张涵双,周于杰,徐逸菁. 基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用地特征的租还潮汐性模型构建.系统仿真技术, 2017(02).
12.张涵双,刘冰,曹娟娟. 基于路段的公交乘客换乘评价研究.智能城市, 2016(05).
13.刘冰.客运枢纽的多模式交通一体化组织与设计.城市建筑, 2015(05).
14.徐雷,刘冰,张涵双. 停车需求预测和泊位供给策略分析.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4,16(02).
15.刘冰,颜淋丽,张涵双,王志玮,何兆阳.关于城市道路分类体系重构的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14(05).
16.徐雷,刘冰,张涵双.交通停车需求预测及泊位供给策略研究与应用.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02).
17.Bing Liu,Zhiwei Wang,Yubin Zhou. Investigating Pedestrian Behavior Differences of Walking Streets and Their Effect Factors with Three Wuhu Case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 2014(587-589).
18.刘冰. 我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发展刍议.城乡规划,2011(3).
19.潘海啸,熊锦云,刘冰.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理念发展趋势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07(2).
20.潘海啸,崔宁,刘冰.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过程交通需求管理框架.城市规划学刊,2006(4).
21.刘冰,张晋庆.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对策研究.城市规划, 2002(12).
22.刘冰.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2(02).
23.刘冰.我国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转型时期的几点思考.城市规划汇刊,1996(2).
24.刘冰,周玉斌.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共生机制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95(5).
1.刘冰. 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与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刘冰参编. 滨海城市蓝皮书:中国滨海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刘冰,周玉斌译. 城市基础设施优化(联合国人居署: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丛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4.周玉斌,刘冰译. 城市与自然协作(联合国人居署: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丛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5.潘海啸,卓健,刘冰. 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6.刘冰,周玉斌,李峰主编.交通引导城市.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7.刘冰,周玉斌,陈鑫春主编.城市门户——火车站与轨道交通枢纽地区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8.刘冰参编,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基于客流均衡视角的轨道TOD走廊空间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上海大都市区为例,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呼吸暴露的体力型出行活动模式、影响机制与规划应对研究——以上海为例,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尺度建成环境下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征、行为机制与绿色导向策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
4.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高质量背景下上海新城绿色低碳交通与城市空间融合发展策略研究,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
5.中国住建部标定司,我国地方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梳理分析,2019年3月至12月。
6.西藏自治区住建厅,西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规划建设标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7.武汉市规划局,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修编交通系统综合评估,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
8.国家住建部研究开发项目,面向城市规划设计的交通评价信息系统集成与开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9.上海市世博局,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管理研究(专项负责人),2005年。
10.上海市科委,关于促进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专项负责人),2004年。
11.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上海静态交通问题研究,2001年。
12.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嘉兴市水上客运规划专项研究和中心城区水上交通规划,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
13.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德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
14.济南市规划局,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的“职住平衡与交通评估”专题,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
15.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交通衔接规划,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
1.2020年,上海老北站地区城市更新规划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2.2020年,衡水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7-2030), 获2019年度河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三等奖。
3.2020年,宁溧城际线空港新城溧水站综合开发特定规划区城市设计,获2019 年度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三等奖。
4.2018年,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修编(2014-2030年)——交通系统综合评估获2017年度湖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三等奖。
5.2016年,呼伦贝尔绿地系统规划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表扬奖。
6.2016年,赤峰市红山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获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7.2014-2020年获同济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8.2008年,关于促进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获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9.2008年,2010上海世博交通管理策略,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0.2008年,常州城市建设用地定额指标研究成果获2007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
版权所有©2018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