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

    李晴

    职       称:

    副教授

    学       历:


    工作职务:

    同济大学-包豪斯大学双学位协调人

    社会兼职: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规划师
    杨浦区社区规划师
    《Cities》期刊审稿人

  •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995至今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执教

  • 文章

    戴颂华、李晴*.困境与破局:基于“宜养”的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探索[J].时代建筑,2022(2);

    李晴、李梓铭、黄思梦、赵蔚.“精细化”导向下的城市设计分析框架探索[J]. 城市环境设计;

    李晴,孙萌. 基于活力导向的混合使用邻里基本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美国混合开发案例[J]. 规划师, 2018(4):141-147. 2021(8) 第132卷:145-1451;

    李晴,田莉. 基于现象学视角的城市设计概念生成框架研究:以上海金山城市生活岸线规划方案课程教学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5,226(6): 99-105;李晴,高华. 基于历史性空间视角的高密度住区规划研究:以广州市猎德村为例[J]. 南方建筑,2014,164(6):72-76;

    李晴.具有社会凝聚力导向的住区公共空间特性研究:以上海创智坊和曹杨一村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4,219(4): 88-97;

    李晴. 基于“第三场所”理论的居住小区空间组织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1,197(1): 105-111.;

    李晴. 社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以美国普雷亚维斯塔社区为例[J]. 城市规划, 2010(9): 42-48. 会议报告:

    李晴. Lilong Renewal Analysis in Shanghai with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Capital Perspectives. SUAE_Asia 2022 Winter School,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2022;

    李晴.基于参与行动的社区(微)更新规划设计方法,第四届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天津大学,2021;

    李晴.从微设计到微治理:上海市徐汇区健康社区参与式微更新,同济大学校庆学术报告会——城市规划系专场,2020;

    李晴. 上海市徐汇区健康街道参与式社区微更新,上海市徐汇区社区规划师年会,2019;

    李晴. The Community Micro-renovation Method Applied in Shanghai, 中德文化周,同济大学,2019;

    李晴. Lilong Micro-renovation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ction Research Theory,南非金山大学,2019;

    李晴. Riverfront Transformation of Shanghai, China.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Riverfront Urban Design,胡志明市,越南,2018;

    李晴. 高密度住区第三场所特征探索:以上海ZY住区为例. 城市更新发展与社区规划国际研讨会,2018.05.11-13;

    李晴, 基于健康视角的高密度住区更新策略研究, 健康城市,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 2017.12.8-2017.12.10;

    李晴,基于韧性城市理念的城市住区更新策略:以上海市虹口区张桥提篮街坊概念规划为例, 2017第九届都市与农村经营研讨会, 中国台北文化大学, 2017.6.17-2017.6.19;

    李晴, 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策略, 文化特质与城市韧性, 德国包豪斯大学, 2017.8.21-2017.8.22

  • 专著

    李晴. 城市住房与政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Eduardo E. Lozano(著),李晴,戴颂华(译). 住区设计与城市文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田莉,李晴. 面向国际学生的全英语城市规划与设计教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张庭伟, 胡晓玲, 丘永东, 徐浩, 李晴. 美国MPC社区的规划、设计及开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李晴, 张建. 都市设计策略: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设计[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旧城微更新中居民参与机制优化研究,2019-2022;

    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项目“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算平台研发及规划应用”子课题”村镇建设发展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协调与提升规划技术研究”, 2018-2022;

    参与2021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城市社会学),2021-2022;

    主持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课题:城乡制度比较研究(美国),2017-2018;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密度住区第三场所理论及规划方法研究:基于社会凝聚力导向的视角,2014-2017年

  • 获奖

    2022获优秀社区营造师,上海市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2获 “活力再生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WACA);

    2021WUPENiCity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国际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9获2019年度国际绿点大赛提名奖指导教师,中国科协,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2018年获上海社区基金会“新力杯”优秀奖(最高奖);

    2018年度同济大学建筑装饰集团教育奖;

    2014获同济大学本科生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2003年,获日本大阪北车站地区国际概念竞赛入围方案奖;多个规划设计项目中标。